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要求促進“人工智能+”消費提質,培育智能產品生態,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終端,打造一體化全場景覆蓋的智能交互環境。
政策的出臺,恰逢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展現出強勁勢頭,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滲透應用,無疑會深刻重塑消費電子市場的形態與體驗,成為促進產業增長的“催化劑”,加速開啟家電終端大變局時代。
作為電子信息制造業的排頭兵,長虹緊抓AI機遇深謀遠計,踐行國企擔當,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從全球首個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電AI平臺,到率先促進AI科技向善,再到打通AI家電生產全鏈條,長虹以“AI+”全面賦能制造、運營和產品,勾勒出中國AI家電兼具效率與溫度的“東方解法”,引領AI家電價值重構和產業躍遷。
為家電裝上智慧大腦,引領AI家電價值重構
過去十年,家電行業經歷了從“功能驅動”到“智能互聯”的跨越式發展,而今AI技術的爆發式進步,正在推動家居生活邁向更高維度。
ChatGPT、Sora、DeepSeek的誕生掀起全球科技企業爭先發展自研大模型的熱潮。據《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4)》最新數據,在全球范圍內已有3萬家人工智能核心企業以及超過1300個人工智能大模型,AI產業正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以此為契機,AI與家電終端相結合的實踐在市場上高歌猛進,將“AI+”的理念貫徹至家電產品開發中已是大勢所趨。
以彩電為例,AI智能語音控制、AI畫質優化、個性化內容推薦等功能,讓彩電已經從傳統的顯示設備轉變為智能家庭娛樂終端。AI大模型的應用,讓彩電具備了主動服務能力,能夠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需求,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在長虹,越來越多的例子證明,“人工智能+”賦能下的智慧家生活已經變得觸手可及。
2016年,長虹推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視,率先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在電視終端,經過數年的研發迭代,長虹于2023年推出全球首個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電AI平臺--長虹云帆(以下簡稱“云帆AI”)。去年3月,長虹云帆AI大模型通過了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這也是四川首個成功備案的“大模型”。
云帆AI平臺具備多維感知、多重理解、多任務管理、多模態交互、內容聯想五大能力,能夠讓電視使用輕松、交互方便、功能強大。同時,還可以記錄用戶的健康數據,生成用戶健康報告,更能通過AI大模型算法,為用戶帶來更為逼真的音畫質體驗。
2024年9月,長虹對“云帆”進行了再升級,對電視語音的交互能力、理解能力進行了再提升,支持語音、手勢、表情情感識別等多模態交互,實現海量資源精準匹配,準確理解用戶意圖、思考能力極大提升,可達到“任意問,隨便聊”的用戶體驗。
“角色搜、情節搜、真名搜……只要提供一點兒信息,長虹AI電視都能幫助用戶搜到想看的內容。”如今,一臺“比你更懂你”的長虹AI電視不僅可以快速回答用戶的復雜問題,具有強大的多層次搜索功能,還能根據用戶的描述快速創作生成一幅畫作。
基于“云帆AI”,長虹為更多家電裝上了“智慧大腦”:能實現“千食千面”的AI冰箱、實現“千衣千面”的AI洗護設備、自適應調整運行模式的AI空調。類似的AI技術也被長虹加速鏈接到煙灶、烤箱等生活電器上,為消費者構筑起一套擁有“家庭大腦”的智慧家居系統。
過去,家電的“智能”往往停留在“語音控制開關”或“APP遠程調節”這類表層功能。而如今,長虹AI家電大模型讓家電產品開始真正“理解”用戶需求,甚至主動預判場景,這種大模型的核心價值,在于將家電從“被動響應指令”升級為“主動服務管家”。
先機在手,如同手握利劍,能在競爭中披荊斬棘。長虹不斷引領AI家電的“新速度”和“新高度”,不僅彰顯了踐行國家“人工智能+”行動的國企擔當,而且不斷刷新外界對長虹的認知,在AI創新版圖中刻下了屬于長虹自己的坐標。
光影藝術治愈日常,引領AI科技向善
長虹云帆AI大模型,讓用戶購買和使用家電不僅是獲取工具、滿足功能,更是實現一種生活方式、投資一種價值觀念。
近日出臺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消費”。家電行業作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自然成為了“人工智能+消費”的主舞臺。
客廳電視知喜好、廚房冰箱懂健康、洗衣機會智慧洗,AI家電提前預判你的生活節拍,讓生活變得更輕松、更簡單。作為數字原住民的年輕一代,追求新鮮奇特,更愿意為AI家電買單。
然而,當AI家電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它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是人與科技的關系。這場革命沒有終點,唯有回歸用戶價值需求的本質思考,才能讓AI科技真正服務于人性,在效率與溫度之間找到完美平衡。
當長虹最新款AI TV試圖開始治愈都市情緒并賦予文化內涵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家電從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升華的可能,AI逐漸有了溫度。
今年,長虹傾力升級打造了行業首款治愈系AI TV--長虹追光系列Q10Air。這款產品首創貫穿式漫反射AI光翼,能營造多種氛圍感,無論K歌、游戲還是居家看大片,用戶的喜怒哀樂都能被光翼氛圍治愈、感染。
長虹還將大熊貓故鄉的地域文化基因轉化為“萌動治愈”與“極致光影”的產品語言,在24小時全場景熊貓陪伴系統中,用戶可以選擇萌態十足的熊貓小白作為專屬管家,軟萌的聲線配合靈動的動作設計,用熊貓的憨態治愈孤獨,讓每次互動都充滿溫暖和驚喜。
它不僅是一臺功能強大的電視,更像是一位溫暖而懂用戶的摯友,一位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治愈伙伴”,為全球用戶帶來的不僅是功能價值,而且增添了強烈的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的附加值。
在科技向善之路上,長虹還將AI技術應用于冰箱、空調、洗衣機、煙灶、烤箱等全方位生活電器,讓生活處處充滿智慧。長虹AI家電為科技治愈生活樹立了全新的行業標桿,讓AI從“能用”到“好用”,走向“善用”的進化過程。
不過,用戶或許不需要“全能AI”,更需要“有用AI”。如何精準識別場景、控制成本、避免過度設計,將是以長虹為代表的AI家電企業下一階段的核心課題。當行業走出“為AI而AI”的狂熱期,真正聚焦用戶價值時,屬于智能家電的黃金時代才會真正到來。
延伸AI制造能力,引領家電產業躍遷
正如蒸汽機曾經改變世界一樣,AI技術也正通過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開啟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從家電到AI家電的躍升,全生產鏈條也隨之變化。
國家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是應有之義。如今,AI技術正深刻改變家電產品研發、生產和服務全流程。
從最初的產品融入智能化能力,到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研發、設計、生產等運營環節,長虹以AI技術為“刃”,貫通家電生產全鏈條,助力家電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推出更多代表新質生產力的“中國智造”家電。
在長虹智慧顯示工廠里,有幾間“小房子”依次排列,房間里正在利用AI算法的賦能,開展一場關于“瑕疵”的較量。“我們利用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神經網絡等技術,應用于顯示圖像的像素級缺陷檢查、多色溫下的白平衡調試、多喇叭全頻段的音頻特性分析、HDMI/AV等端口功能檢查等。”長虹智慧顯示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以圖像畫質檢查為例,利用AI技術,可以實現65~100英寸超清顯示面板像素級缺陷“0”漏檢,精確識別裂紋、劃痕、污染、色差等不良,AI深度學習算法能訓練模型識別各類復雜缺陷,如細微劃痕、臟污,并且自適應不同光照、產品差異,做到快速準確判斷。
“AI+”已延伸至長虹的各條產品線。在長虹空調智能制造產業園的電控生產線,利用深度學習算法精準識別連焊、虛焊、漏焊等焊接缺陷,將檢測準確率提升至99.9%。長虹華意壓縮機智能制造工廠攻克了制冷壓縮機在制造過程中多面異構缺陷繁多、對比度低等檢測難點,實現了缺陷檢出率超過99.8%。
從技術布局到場景落地,AI正深度融入長虹的智能排產、“AI+質檢”、物流機器人、工藝參數智能控制、AI檢驗輔助產品設計、數字培訓師等六大制造場景,在整機加工、成型注塑、物料配套、產品質檢、生產流程管控等全生產環節滲透落地,加速全球65個智能制造工廠的提檔升級。
“AI智造之路”還在不斷延伸。在不久的將來,長虹的AI技術將不僅應用于生產環節,還將延伸至產品全生命周期,從用戶需求分析到回收再制造,形成“智造閉環”。(記者 盧夢琪)